「網頁管理員」的全部文章
受保護的內容: 靠主應許踏前路(2021年1月3日)
受保護的內容: 靠主應許踏前路(2021年1月3日)
受保護的內容: 拜龍和獸,有選擇嗎?(2020年12月27日)
兒童部 – 小朋友的心聲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我們是樂傳生命堂的小朋友。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代禱與關愛,以下是我們的心聲。
鄭摰與鄭情小朋友:希望迦祈哥哥下星期黎探我哋
莫亦施小朋友:想快啲返教會,希望迦祈哥哥下星期黎探我哋
莫亦恩小朋友:希望快啲可以返教會
莫亦樂小朋友:想快啲返教會同迦祈哥哥傾打機
蘇曉施小朋友:好感恩有間咁靚嘅屋
阮安悅小朋友:想快啲返教會同LuLu玩
(排名不分先後)
這是劉教師按一班小朋友的意願代筆傳遞比大家的心聲,雖然小朋友能夠表達自己未能如成人一樣豐富,但這都是他們真誠地希望與神與教會表達的心聲。今年為要讓各位更能感受到自己是教會的一份子,教會將積極鼓勵大家參與教會各樣事奉。今次讓小朋友透過封面文章表達心意,是一種新嘗試,希望能讓小朋友更確定自己的參與。希望逆境之下,大家都能重拾彼此關係之中的溫暖。
堅持到底
「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裏有分了。」(希3:14)經文以「起初‧‧‧‧‧‧最後」這對比來強調信徒要堅持起初的信念,始終不變。這一句看似簡單的說話,做起來又是否那麼容易「堅持起初確實的信心」!回看聖經中一些人物,他們起初對神也是有信心的,像所羅門他作王的時候,就曉得向神求智慧,結果他經歷神不單是賜智慧,更大大的賜福給他的國家。然而他卻在年老時,未能勝過異族女子給他情慾的試探,沒有堅持純一的信心,直至走完人生的路程,終於「功虧一簣」。所以,我們不要在信仰的路上誇口,說可以憑自己做到什麼、達到什麼目標。希伯來書作者勸勉信徒,面對各樣試探,各種異端的衝擊,要小心避免隨流失去、停滯不前或是疲倦乏力,作為基督的跟隨者必須要「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並且「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希6:12),直至「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著那所應許的」(希10:36)。
新冠肺炎疫情不知不覺間已維持了快一年時間,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下,香港已走到第四波了。感覺總是沒完沒了的,不知何時才能止息。每週編寫週刊的代禱需要,有關疫情的事都已登載了一年時間,由起初在武漢廿多人確診續漸蔓延到世界各地,現在確診人數已達7490萬人之多,死亡人數也已經超過166萬人。然而,這世紀疫症到現時仍未有停下來的跡象。在這期間與弟兄姊妹一起祈禱,總離不開為這件事祈禱。但神啊!祢究竟幾時才應允我們的祈禱?有時都會擔心肢體的信心是否會受到打擊,能否堅持下去呢?其實我們生活中,有不少事情都需要我們有長久不放棄的信心,直至見到神應許實現。
有人曾指出人不能堅持到最後的一刻,原因可能是不曉得為甚麼要堅持?起初的信念,人生的召命,沒有隨著日子的過去而變得越來越清晰;相反,卻漸漸變淡,變得模糊,甚至變得「世務纏身」,以致提不起勁來堅持走下去。因此我們才需要過信徒相交的生活,好讓我們彼此提醒,堅持完成上帝給我們的人生召命,這召命能幫助我們劃分該做和不該做的事,並集中精力、時間和資源在最要緊的事上,去完成上帝的旨意。
更何況我們有耶穌基督,成為我們信心與救恩的創始與成終者。因此,祂會透過聖靈在我們身上工作,賜給我們能力,幫助我們能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藉此使我們與祂有分。願我們都珍惜這個莫大的恩典!
受保護的內容: 不打盹的上帝(2020年12月20日)
成年部的心願
有一個故事,講述一位大學教授去請教一位智者,問說他有關人生的道理。智者為這客人斟茶,期間教授滔滔不絕的分享自己的想法,那麼智者惟有不住地為這客人斟茶,茶杯滿了智者卻仍往茶杯裏倒水,教授看著茶水滿溢出來,忍不住提醒智者說:「杯子滿了,再也盛不下了。」智者說:「閣下就像這杯子,心中盛滿了你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若不先把你的杯子倒空,我又怎能告訴你我所知道的道理呢?
在許多範疇內,人可以很能幹。但有關上帝的事,我們肯定不能成為專家。上帝的偉大遠超乎我們思考能力所能想像,以人有限的理解力,我們根本不可能明白無限的上帝。感謝上帝祂不但差遣先賢先聖將祂要我們知道的心意都寫在聖經之中;又差遣祂的兒子到世間來,既為尋找迷失的羊,也是要讓我們從祂身上,更認識祂自己;祂又差遣聖靈保惠師在我們各人心中引導和指教我們。
然而,新生命需要經歷一個蛻變的過程,將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由世界所塑造自己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品格、思維等等,以上帝的旨意取而代之。從心意更新而變化,知道何謂祂純全可喜悅的旨意中更認識祂!更真知道祂!特別我們這在世已生活了一段日子的成年人,尤其是成年後才信主的人。要經歷的蛻變更為漫長,因為我們要unlearn & relearn的事情實在多,學習忘記過往所學,再重新學習主要我們學習的。
盼望我們每一天醒來,先深呼吸一下,然後感謝上帝,鼓勵自己,既是新一天的開始,我們就透過靈修、讀經和祈禱將自己接駁到上帝那裡,繼續進行unlearn & relearn的事奉(倒空自己,也讓真理重新注入我們的生命),就以這生活模式為活祭來事奉敬拜我們所相信的上帝。
受保護的內容: 道成肉身一「貼地、接人氣」的模式(2020年12月13日)
面對新常態 靠主迎挑戰
幾日前,政府再一再取消宗教聚會的限聚豁免,教會亦再次以網上直播的形式進行崇拜。相信無論是資深的信徒或是初信者,網上直播的崇拜在一年前依然十分陌生。一年過後,網上崇拜、網上聖餐、網上祈禱會、網上兒童主日學或是網上團契都不再令我們感到驚奇。對著空空的椅子和鏡頭教學已經成為新的常態,學生們對於網上教學軟件的操作比我們還要更熟悉。到底我們要保留一絲希望有終一日會回到我們曾經熟悉的模式,或是積極的尋求新常態的出路呢?
在社會運動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之下,教會不得不跳出固有的運作模式,尋求一個不是最理想,但仍能使教會運作的模式。教會需要在短時間內作出一些不受傳統的框格保護的決定,教牧與執事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華人教會長久以來都需要更長的時間接受新事物,這有優點也有缺點。我相信大部份教會在事情發生初期,都希望事情過去以後,一切就能回到以前一樣。所以教會只能向神禱告,祈求一切盡快過去。但隨著日子一日又一日過去,我們發現事情沒有過去之餘,新事又再發生。疫情已經來到第四波,我們仍然不知道前面有多少波疫情等著我們。全球確診和死亡人數有增無減,社會運動的動態又再有新的進展。與其盼望不如意的事情早點過去,不如積極面對挑戰。
在家工作一段時間後,約瑟團與基立團參與一項名叫「樂傳健兒計劃」的活動。這個計劃的目的是鼓勵團友們在家工作利用空餘時間運動,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健康。有賴團友們的積極參與,部份不常做運動的團友都開始動起來。今年大部份舊有的事工都無法進行,教會只能尋求新的模式幫助弟兄姊妹在靈命和身量上成長。來年教會會有更多新的模式,需要弟兄姊妹們的包容、接納和協助。靠我們自己的能力的確無力再面對前面的挑戰,但我們深相上主會加能賜力。信心的功課已經擺在我們面前,除了上主的同在,弟兄姊妹的陪伴將會是我們最大的幫助。希望明年大家能夠開放自己被人幫助,也能成為別人的幫助。